编者按:司民真,女,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5月生,楚雄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师,二级教授,博士,“全国模范教师”,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云南省“三八”红旗手,云南省政府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曾获云南省“最美家庭”,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突出贡献奖,楚雄州首届十大杰出女性,楚雄州十大科技创新人才,楚雄师范学院师德标兵等荣誉。
35年来,司民真教授以理想信念高于天的坚守和执着,在教师这一岗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勇于追梦,在忠诚于党中矢志不渝铸师魂;在执着探索中知行合一求真理;在教学相长中孜孜不倦育英才。她把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的爱涓涓注入了她的家庭和岗位中;她把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镌刻在了人生奋斗的路标上;她用“做一生老师,育一方桃李”的梦想,诠释了“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赢得了家庭的支持理解、同行的赞许钦佩和学子的尊敬爱戴。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长流水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长流水。”是她信奉的格言。她认为,作为老师,要始终保持一颗对科学的好奇和渴求之心,知识之源才不会枯竭,交给学生的知识才会会是鲜活的。同时,在对知识的求索中,面对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在求知的道路上,自己就像一个追赶现代科技知识的旅行者,尽管道路充满挑战,但那远方的风景永远是那么迷人而充满诱惑,永远引诱着她不断前行。
她和孩子同上一年级
1995年孩子刚上小学之际,她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孩子高兴的对她说:“妈妈太好了!我们俩一起上一年级!”她对孩子说:“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读硕士期间,作为95级物理系唯一的研究生,她发现,物理系的教授们没有因为只有她一个学生,就敷衍了事,不同专业课的教授都是毫无例外的站在讲台上给她一个人上课!她被师者们敬业的精神和治学的态度深深折服,倍加珍惜求学的机会!师者们的敬业精神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司民真,你看咱们物理系那么多的老师围着你一个人转,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我们对你的期望!”她的授业恩师王天真教授幽默睿智的语言再次让她坚定了“师者匠心”的信念,激励她以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更是以自己的亲身示范为孩子作榜样,进一步激发了他学优报国的志向,扣好了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做得不好,老师会用威严的眼睛看着你
2002年在破格晋升教授后,为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她积极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并获得资助,在四川大学获得培训合格证后,于2003年11月在楚雄师范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前往加拿大温莎大学化学与生物系访学一年。到达温莎机场时,她的导师Aroca(北美有名的光谱专家)和夫人亲自开车来机场接我,这让她非常感动,更让她感动的是老师给了她一把钥匙,这一把钥匙可以打开老师名下的所有实验室和老师自己的办公室,老师这样信任我,让她深深的体会到了老师博大的胸怀。这把钥匙既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又为她的成长打开了心门。老师是威严的,每周一次的组会,她都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精心准备一周的工作进展。她深知,如果做得不好,老师会用他威严的大眼睛看着你;老师又是慈爱的,每逢节假日,老师会让学子们去他家聚会,让远离家乡的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访学期间,在日复一日的精心学习和周复一周的汇报中,“老师,我就成了你!”
80万设备就敢来申请重点实验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深知要在科研的道路上要想走得更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发挥团队的力量方能获得更大效益。2005年,在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后,她就一门心思着手建设和培养物电学院光谱学科研团队,并在科技厅及学校的支持下,团队购买了一台20万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科研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到了80万元。
2007年,云南省教育厅在大理学院(现大理大学)召开高校重点实验室答辩会,她的精心准备,精彩答辩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家组成员更是被她真情朴实的话语和团队的工作热情所打动。答辩过后,专家组的组长对她说,你们才80万的仪器设备就敢来申请重点实验室,起码仪器设备到200万再来申报。但鉴于你们对工作热爱,看能不能给你们一个培育基地。不久好消息传来,她的实验室成功入选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教育厅的支持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科组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经验收,正式批准为云南省高校分子光谱重点实验室。至此,她深深牵挂的光谱学科研团队建设和培养的各项工作走向了正轨。楚雄师范学院云南省高校分子光谱重点实验室也成为了物电学院广大老师开展科研的有力平台。经过多年努力,一个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合理,具备独立开展光谱学研究的团队已经形成,并做出了相应的成果。她的“领跑”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为她带来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主持云南省引培项目《利用SERS谱快速检测、识别卤代烃分子》(已结题);2007主持云南省应用项目《正负电性纳米银、二维自组织纳米银膜制备及应用研究》(已结题);200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正、负性纳米银粒子及其二维组装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研究》(已结题);201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顶空及 SERS 结合的新鲜植物挥发性气体研究》(已结题)。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形新型专利1项。近五年发表论文59篇,有21篇被SCI、EI收录。获得云南省2005年度、2014年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出差只住10元的小旅社
司民真教授在生活上是吝啬的,但在攀登科研的高峰上却又是慷慨的。在做科研那会儿,因没有单设科研经费,发表科研论文往往需要大笔经费,一篇文章的版面费就是她一个月工资的绝大部分,为了学术,她最自己的生活条件近乎苛刻,每次到昆明做试验,他和爱人都入住在10元一个床位的小旅社。但面对学术,她又是慷慨的,因为她深知真理是无价的!精神的富足和真理的味道掩盖了她生活的苦涩。
用自家的微波炉研制出了微波法制备纳米银
在物电学院行政管理和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出于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她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开展科研工作。让她尤其难忘的是2009年,全国拉曼光谱会在楚雄师范学院召开,会上作交流发言时,当她汇报到使用自家的微波炉研制出了微波法制备纳米银时,全场起立,与会专家报之以热烈的掌声。那一刻她感到非常幸福。那掌声,是对她工作的认同和赞誉,更是对她的鼓励和鞭策。
爱人陪着她做实验
1998年硕士毕业回校,面对学校较差科研基础条件,她通过导师介绍,有幸认识了昆明理工大学的张鹏翔老师,她非常珍惜张鹏翔老师给自己提供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每每节假日,她的爱人都会不辞劳苦,陪她从楚雄坐长途车,带着从楚雄准备好的去离子水、器皿、试剂等到张鹏翔老师实验室做试验。经常一天在实验室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爱人在实验室的外间配制待测样品,她在里间进行测试。陪伴的力量为家庭注入了动力,更为事业提供了给养。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和爱人一起研制了能长期保存且具有高拉曼活性的纳米银胶体,为表面增强拉曼的实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纳米银溶胶获得了专利授权。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四篇论文,为她破格晋升教授提供了有力支撑。
“8+2”模式改革
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她发现:传统实验教学普遍存在验证性实验多,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各种实验方法能力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顽疾”,她从2001年开始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实验课“8+2”模式改革:即在完成实验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外,开放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自己构思、设计实验,撰写小论文,实验课最终成绩的计算为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小论文占20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将“8+2”模式在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独立开设实验的实验课中推广,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后,楚雄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学生结合实验课程的学习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通报》《实验科学与技术》《物理教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她所负责的云南省高校分子光谱重点实验室,每年都吸收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2007年以来,司民真教授指导的本科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光散射学报》《光谱实验室》上发表的科研论文达到11篇,光学实验相关论文14篇。
我们多一份付出,中国梦就会早一天实现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是干出来的。作为一个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她认为,在服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唯有坚守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的信念,以初心烛照未来的担当,永不松懈、奋斗无前,多一份努力,多一份付出,才能培养更多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中国梦也就能早一天实现。